您所在的位置: 必威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武汉大学第九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必威分论坛成功举办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2-04-25

本网讯(通讯员谭玺)2022年4月1日至4月21日,武汉大学第九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必威分论坛顺利召开。本次论坛采取云会议的形式举办,通过组织学术报告、专家交流等系列活动,为海内外青年学者搭建了一个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为学院以及学科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来自加拿大、德国、中国香港等7名海外、境外优秀青年学者受邀参加了本次云论坛,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教授委员会委员、人才工作小组成员及师生代表参与了线上交流。

4月1日上午,本次云论坛正式拉开帷幕,院长李佃来主持开幕式,党委书记卢昌宁致辞。在致辞中,卢昌宁书记向参加云论坛的各位师生表示欢迎,他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在学科和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的成就,强调了学校和学院对人才和基础学科建设的重视,希望青年才俊通过论坛进一步了解武汉大学、了解必威,并欢迎青年才俊加入必威。

(卢昌宁书记致辞)

简短的开幕式后,加州大学尔湾分校赵斌博士带来了题为《源于错误的知识、对必然真理的无知与安全性理论》的学术报告。他从盖梯尔问题出发,引出解决运气问题的安全性理论,并在区分安全性理论和全局性安全性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安全性理论和全局性安全性理论都无法解释源于错误的知识以及我们对必然真理的无知。

吉林大学的程萌博士做了题为《消解资本“非神圣形象”中人的“自我异化”——基于<资本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学术报告。他通过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从神到人的主体性的发展过程,发掘了资本主义时代“非神圣形象”的资本对个人的抽象统治,并在劳动异化、政治异化和观念异化的层面上分析了人在资本“非神圣形象”中的自我异化,讨论了消除资本“非神圣形象”中人的“自我异化”的共产主义道路。

4月7日下午,慕尼黑大学博士周境林做了题为《概念框架与道德进步判断》的学术报告。通过解读概念框架和认知权威对规范立场的影响,他指出概念框架的确深刻地影响人们的规范视角且认知权威的确努力通过提供、利用概念框架影响人们的规范判断。

奥地利&匈牙利中欧大学博士顾知巍做了题为《因果析取主义》的学术报告。他从知觉哲学中的表象冲突问题入手,指出当代知觉哲学的主要问题意识是反思经验,并以粉大象这一哲学家的幻觉为例提出了经验认识中的屏蔽问题,分析了一般析取主义“同近因同结果”原则对这一问题的解释。随后,在因果析取主义的基础上,他用“外部因素+内部因果链”的反应机制分析了知觉和幻觉的差别,指出知觉和幻觉的因果机制不同,不能将对幻觉的理论移植到知觉上去。

4月21日下午,香港中文大学胡湘农博士做了题为《孟子的义利之辨:对后果主义解读的批判》的学术报告。他围绕孟子的义利之辨,分析了对这一问题传统的和后果主义的不同解读,指出孟子坚信“义”具有不可化约为“利”的内在道德价值且反对后果主义背后蕴含的道德推理方式,从而实现对后果主义的批判和对孟子义利之辨传统解读的回归。

清华大学的蔡杰博士做了题为《“诚”的第一义:程朱论“无妄之谓诚”》的学术报告。他通过对程颐“无妄”的分析,指出“无妄”是从天道的高度对“诚”的把握,而“不欺”属于人道的范畴,“无妄”和“不欺”的区别实际上是天道和人道的区别。朱子在“无妄”的基础上增加“真实”来定义“诚”是为了强调实理的重要性,肯定万物的实有性,并由此拒斥佛老的空无。

阿姆斯特丹大学博士、清华大学在站博士后谢凯博做了题为《观察与实验的逻辑:因果模型与认知模型的结合》的学术报告。他从基于信息更新的推论与基于反事实干预的推论在意义上具有显著的差别入手,通过讨论刻画信息更新的认知模型和刻画反事实干预的因果模型,提出了认识与因果相嵌套的逻辑模型和逻辑语言。

由于疫情原因,本次必威分论坛采取线上论坛的方式,累计参与师生1000余人次。海外青年学者对本次论坛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十分期待后续的进一步交流与合作。学院将继续保持与各位海外青年学者的联系与交流,力争更多的海外优秀青年加盟学院。武汉大学第九届国际交叉学科论坛必威云论坛圆满落下了帷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 吴昕炜)